你家今年也有小小新鮮人嗎?距離暑假,只剩一個月。眼見孩子即將告別幼稚園,成為小一新生,許多父母在欣慰孩子「長大了」的同時,心中不免也掛著幾分焦慮。究竟,從幼稚園跨進小學,孩子要做好哪些入學準備?

 

你家今年也有小小新鮮人嗎?距離暑假,只剩一個月。眼見孩子即將告別幼稚園,成為小一新生,許多父母在欣慰孩子「長大了」的同時,心中不免也掛著幾分焦慮。究竟,從幼稚園跨進小學,孩子要做好哪些入學準備?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順利適應這巨大的轉換期?日本知名家庭學習法教父,立命館大學教授陰山英男指出,生活習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。同時,他提供了四樣入學準備的學習錦囊,教父母在家提升孩子的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能力,搭建一座銜接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穩固便橋。


幼稚園和小學有什麼不一樣?首當其衝的是,小學上課時間較早。養成好的生活習慣,入學準備就成功了一半。根據小學館最近一期《入學準備》,日本山口縣小野田市小學持續推行「早睡、早起、吃早餐」的生活改造計畫,小學生的學力在短短九個月內獲得明顯的提升。陰山教授強調,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的父母,與其提前送孩子去正音、補英文,還不如先和孩子共同擬定合適的作息時間,養成「早睡早起」的規律生活習慣。


準備一 讀的能力:研究發現,從小是否建立閱讀習慣,是學力差距的關鍵因素。出聲閱讀也能提升孩子的智能表現。孩子能不能學得好,全看他們能不能讀得好。剛開始,孩子是經由親子對話,累積文字語彙量。接著,「一搭一唱」的親子共讀,有助於點燃孩子對閱讀的興趣。藉由每天幾分鐘的時間,父母陪伴學前兒閱讀,並針對孩子有興趣的內容,鼓勵他嘗試唸出聲,就能在無形中打開孩子閱讀的胃口。


準備二 寫的能力:陰山教授觀察,最近寫字端正的日本小學生愈來愈少。他分析,這是因為平時父母過度保護,以致孩子的大小肌肉練習不夠。他提醒家長,不應急著要孩子提筆練寫,而是從生活中增加大小肌肉的訓練,讓孩子自己動手做,諸如:穿脫衣服、綁鞋帶、玩拼圖、搭積木或擦盤子、擦桌子等例行家務,都可促進孩子的抓握能力,為練寫計算立下扎實的根基。


準備三 說的能力:孩子的說話表達技巧,決定了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和溝通能力。陰山教授指出,很多家庭在晚餐時刻任由電視機開著,全家邊看電視邊話家常,但這並不是有效的親子對話。他認為,進行親子溝通時,父母要注視著孩子的眼睛,示範如何在專注中正確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。尤其,父母的表情和肢體語言,都是激發孩子主動練習表達的催化劑。


準備四 聽的能力:唯有孩子先學會如何專心聽對方說話,才能夠在日後精進「說、讀、寫」的能力。陰山教授表示,孩子是否能理解對方的話,通常不是「不願意聽」(態度問題),而是因為「聽不懂」(能力問題)。他建議父母從小多提供「轉述」的練習,教孩子用自己的話,描述父母剛說的話,一開始從十個字以內的話訓練做起。等孩子熟練度夠了,可以嘗試練習把聽到的話語,寫下來或畫出來,增加孩子未來理解老師上課內容的能力。


作者:陳念怡  出處:親子天下Web Only


讀書的小鹿拷貝.gif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raf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